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
楊權
曹村中心校舉行“課后服務”家長志愿者受聘儀式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也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多年來,市教體局對家校共育工作進行不斷實踐、不斷探索,開展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和各類行之有效的活動。日前,宿州市美好教育共同體建設——家校共育“云都課堂”啟動儀式暨專題講座活動在市教體局舉行。啟動儀式暨首場活動結束后,市家校共育平臺即刻上線。這為我市正式開啟“線上+線下”雙線齊驅的家校工作模式,構建家校共育新陣地,開創家校共育新機制帶來了新的機遇。
全市開啟家校共育“云都課堂”第一講。
“云都課堂”構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雙減”政策下,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怎么培養?家長如何正視孩子的個體差異,通過自我提升學習,構建學習型家庭,與孩子共同成長?12月10日上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副主任、科學學習力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學博士、啟融兒童測評中心主任祁陶宇老師帶來的《助力“雙減”——培養終身學習型家庭》主題講座,在全市開啟了家校共育“云都課堂”第一講。據統計,當天線上共有40.8萬人次的直播收看量。“云都課堂”剛啟動即吸引了全市廣大家庭和學校關注的目光。
當天的啟動儀式上,市教體局與省婦聯戀愛婚姻家庭雜志社簽約“家校共育工程”項目。為了擴大優質家庭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全市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啟動儀式暨首場活動結束后,市家校共育平臺也正式上線和大家見面。我市將以家校共育平臺為載體,線上線下聯動,常態化開展需求調研、課程開發、讀本編寫、科學測評、指導培訓、親子沙龍、家校共育云課堂等公益服務,覆蓋全市2000所家長學校,打造有效提升家長素養和家校共育水平的新型學習陣地和傳播模式。
據悉,家校共育“云都課堂”的建立,是在我市家庭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新的里程碑。目前,全市己有國家級優秀(示范)家長學校16所,省家教名校64所,有國家省市級家教名師68名。這些家教名校名師作為已有優質家教資源,將在“云都課堂”中得到充分利用和發揮。“云都課堂”通過開展家長課堂、家長義工等系列課程,重新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育人體系。
“我們將借助互聯網技術推進家校共育,以‘云都課堂’為平臺開啟線上線下雙線齊驅的家校共育模式,構建家校共育新陣地,更好地實現學生、家長、學校間豐富、快速、立體的交流。”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努力把該項目打造成全省家校共育的實踐模板和工作品牌,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共育的家庭教育生態體系,把這項惠及全市家庭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泗縣大莊中心校學生許巧玉正在和父親一起收看“云都課堂”。 魏霜 攝
“三個注重”發揮家長主體作用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工作,充分發揮家長在“雙減”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連日來,市教體局關工委在全市教體系統掀起了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熱潮,圍繞“三個注重”主題,先后開展了貼近學校、貼近家庭、貼近學生的一系列活動,收到顯著成效。
開展家庭教育“三個注重”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連日來,市教體系統各級關工委圍繞“三個注重”開展“三大活動”,采取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分層次的方式,組織學習關于家庭教育“三個注重”精神內涵。同時,結合家教的成功案例與失敗案例展開大討論,談家教、論家風、講收獲。對于調研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通過開家長會集思廣益來解決,提升家長管教子女的能力。宿城一初中教育集團、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在“三大討論”中與家長委員會的家長代表,就如何改進家校共育工作協商合作,改善了家校關系,形成了和諧的家校共育良好的環境。
開展家教優質課件評選與征文比賽。市教體局組織市級家教名師上好家教示范課,開展優質家教課件設計評選活動,以充分發揮家教名師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引領示范效應。同時,對評選出的優質課件將在“云都課堂”上播放,讓更多的家長共享名師的優質課,與名師面對面交流,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截至目前,己評出市級家教名師設計的優質課件28個。同時,在全市初中、小學與幼兒園開展了“我的家庭、家教與家風”主題征文活動,號召教師、學生、家長寫自己的家庭、家教、家風,尤其是鼓勵家長參與撰稿,以促進家庭教育“三個注重”重要論述進入家庭、深入人心,增強家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意識。家教征文活動受到廣大師生與家長的歡迎,經各縣區與市直學校層層評選推薦,共收到征文300余篇,從中評出優秀征文160篇。
鼓勵家長參與課后延時活動,配合學校助力“雙減”工作。市教體系統各級關工委根據不同學段課后服務的不同內容,組織家長走進校園,同學生一起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目前,在家長委員會的配合下,蕭縣實驗小學組織學有專長的家長,手把手輔導學生寫字、作畫、剪紙,傳承書畫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碭師附小組織家長與學生互動,開展3D打印、機器人組裝活動。市第十一中學教育集團還邀請家長到各個分校開展各種文體輔導活動等,充分發揮了家長的作用,促進了家校共育。
靈璧縣漁溝鎮中心學校邀請家長志愿者參與課后服務,開展心理輔導。 趙奇 攝
依法推進家校共建共育共享
講感情也講法治,是“家事”更是“國事”。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這使得家庭教育有了法律依據。連日來,我市積極開展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活動。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制定實施,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體現,也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法治保障。依法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必須在‘家校共育’的‘共育’上,向兩頭延伸。即要抓好學校與家庭的體制機制的‘共建’,又要通過“共育”,實現學校與家庭‘共享’教育成果。”據市教體局關工委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已決定把2022年定為全市教體系統關工委“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年”并制定宣傳方案,近期還將借助“云都課堂”的“政策傳播”版塊予以設計傳播,向全市各大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宣傳并解讀法律條文的要義,讓廣大家長學法、知法,明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埇橋區曹村中心校家長志愿者正在課后服務時段教孩子繪畫。
同時,市教體局關工委組織各級“五老”家教報告團,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活動,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并舉辦家庭教育各類主題報告會,增強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責任意識和自豪感,構建家庭、學校共建共育及“善治”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共開展主題報告會130余場(次),受眾家長65萬人(次)。
此外,市教體局組織專家組先后走進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銀河四路校區、蕭縣實驗小學、泗縣開發區幼兒園等學校,與師生和家長面對面開展調查走訪,引導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現代管理工作,不斷提升共建新時代家長委員會與家長學校管理水平,把家校共建共育提升至“共治”“善治”。截至目前,己開展調研活動16場(次),形成調研材料20份,已見諸媒體的13篇。
“辦好教育事業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三方共育,才能創造孩子美好的未來。”市教體局關工委相關負責人也呼吁社會各界,行動起來,共同關注和支持家庭教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楊權攝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第八期宿州市企業家沙龍下午茶活動舉行 03-28
-
2宿州市根治欠薪專項行動追發工資1.4億余元 03-28
-
3關于清明節期間暫停部分祭掃業務的通告 03-27
-
4
-
5鄭宏來宿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 03-28
-
6王啟榮在市交旅集團調研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