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 已實施39個項目,面積27.5萬畝
薛樓園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田 特約攝影 崔猛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記者 路楊) 近日,在關帝廟鎮毛莊寨村,剛剛種下玉米的高標準農田,土壤濕潤。農戶老李站在田邊高興地告訴記者,多虧有了這高標準農田,前段時間干旱,只要打開農田機井水泵開關,就能輕松灌溉,省時省力,保證農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前兩天下暴雨,老李也沒有犯愁,地里的雨水直接就排到田邊的溝渠,玉米的生長幾乎沒受影響。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這里的農田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完善的灌溉設施讓農民不再“靠天吃飯”。
近年來,碭山縣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全力加快溝渠、橋涵、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起“渠相通、溝相連、河暢通、旱能灌、澇能排”的農田灌排網絡體系。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碭山縣農業農村局對部分排水支溝進行清淤整治,配套完善修建路溝節點橋涵,開挖整治排澇水系,徹底打通田間排澇通道,確保項目區農田抗旱排澇達標,為發展高效農業筑牢根基。
作為碭山糧食主產區之一的薛樓園區,地處碭山縣最南端,耕地5萬余畝。這里河渠交織成網、地勢低洼起伏,極易形成農田內澇。在碭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園區多方整合項目資金,積極開展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從2021年至2024年,園區合計實施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2.05萬畝,涉及利民、便民、清河三個社區53個自然村,合計投入資金4700多萬元。在灌溉工程方面,新建機井114眼,維修機井96眼,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區550畝;排水工程方面,清淤排水溝3.46萬米,硬化排水溝2.12萬米。
這些建設成果讓薛樓園區的農田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完善的農田排澇和灌溉體系。不僅提高了農田除澇防漬抗旱能力,在夏季雨量較大時,轄區內未發生內澇現象,農作物產量也大幅提高,今年園區4萬余畝小麥喜獲豐收。同時,田間道路網系更加完善,農業機械化作業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糧食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園區糧食及油料作物產量實現連續穩定增收。
為了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碭山縣采取多項保障措施。在組織領導上,成立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細化落實方案,量化建設內容,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在資金籌措方面,積極多方籌集,確保資金足額到位。項目建成后,注重管護,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經市、縣級驗收后,由村民委員會辦理移交手續,納入管護范圍,建立管護臺賬,詳細記錄管護情況。
據統計,截至目前,碭山縣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9個,建設面積27.5萬畝,其中新建高標準農田19.5萬畝,改造提升8萬畝。涉及15個鎮(園區)、74個行政村(社區)。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用足、用好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各類政策和資金,圍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突出集中連片、特色產業、生態建設,打造美麗田園與特色鄉村相融合的新亮點,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再上新臺階。”碭山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市夏種任務基本完成 06-26
-
2從“質升量穩”看宿州外貿底氣何在? 06-23
-
3宿州傳統“老字號”煥發“新生機” 06-21
-
4楊軍在靈璧縣調研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等工作 06-20
-
5全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暨固定資產投資調度會召開 06-20
-
6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93家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