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五育”并舉 培育時代新人
近年來,我市始終將“五育”并舉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路徑,通過系統化推進德育鑄魂、智育啟慧、體育強身、美育潤心、勞育勵志,構建新時代人才培養體系。2024年,全市有51所學校獲評宿州市中小學“五育”并舉示范學校,27所學校入選年度宿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全市育人質量實現全面提升。
靈璧縣第一初級中學舞蹈社團學生在全縣中小學藝術節上表演舞蹈。
德育鑄魂 點亮理想燈塔
“三省井,既是井,又是景;既是團結井,又是友誼井。我們一定要像‘三省井’周邊群眾那樣,團結友好相處。”這是碭山縣周寨鎮劉新莊學校的學生在“大思政課”中,參觀坐落在安徽、山東、江蘇三省交界處的“三省井”后的感受。
劉新莊學校在“‘五育’并舉,德育鑄魂”的育人理念引領下,讓各學科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上好行走的思政課,達到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讓德育工作更接地氣,更見實效。
靈璧縣黃灣中心學校一直秉持著“和美校園”的發展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和美”的核心。該校精心打造了紅色文化長廊,將教學樓的走廊巧妙規劃為8個板塊,涵蓋紅色搖籃、致敬英雄、不忘初心等豐富內容,讓學生們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宿州二中政治教研組以法學社團為載體,踐行“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理念,創新社團建設,實現活動育人,成效顯著。該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示范學校”等榮譽。
據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齊開足思政課程,在全市大中小學設立19個“宿州思政教育基地”和3個“宿州思政名師工作室”,成立宿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對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行領導、指導、培訓、督查等。同時,成立“宿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創新聯合體”,組建了涵蓋全市各大中小學的專項工作團隊,明確職責分工,制訂詳細的推進計劃,并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各級各類學校也不斷發揮“大思政課”育人優勢,讓學生在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中點亮理想燈塔。
靈璧實驗小學鐘馗畫社團學生在畫鐘馗。
智育啟慧 培養創新能力
我市聚焦智育核心地位,通過智慧教育賦能、課程體系革新、實踐活動深化、師資隊伍建設等多元舉措,構建起具有特色的智育發展模式,為學生科學素養提升與創新能力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日前,在宿城一中多功能室,該校孟卉老師和蘄縣中學的郭金英老師,共同執教了人教版高二語文課程《錦瑟》。兩位老師充分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把教學與智慧課堂的信息技術巧妙融合。
“利用科技教學手段打破了傳統課堂單一的講授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參與度,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宿城一中副校長邰國祥介紹說,智慧課堂教學形式新穎,效果良好,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展現了智慧課堂的獨特魅力。
宿城一中智慧學校共同體是全市20個智慧學校共同體之一,采取的是“1+5”模式,由宿城一中牽頭,聯合宿州二中、宿州三中、蕭城一中、符離中學、蘄縣中學組建。該共同體學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聯合教研活動以推進智慧學校常態化應用,促進教師做好智慧學習環境下創新課堂教學研究,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市教體局于2023年啟動了智慧學校共同體試點建設工作,印發了《宿州市智慧學校共同體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目前,全市共建立了20個智慧學校共同體,涉及126所學校,為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數字化新動能。
近日,在全市課程建設研討會上,省級課題《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主持人楊娜老師分享了AI技術融入課堂的實踐經驗。
課程是育人的核心載體。我市高度重視中小學課程建設,通過舉辦課程建設及課題研究研討會、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大賽等形式,引領學校深化課程改革。同時,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鍛煉能力的平臺,通過組織和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科技創新活動,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
此外,教師是落實智育目標、推動教育創新的關鍵力量。我市始終將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實施“宿州市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程”,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碭山五中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圖為師生在表演歌舞。
體育強身 塑造強健體魄
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宿州市第九中學的學生陸續跑到操場上。校園內隨處可見學生們體育鍛煉的身影,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運動成為了校園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該校創新體教融合方式,構建多元體育課程體系,成效顯著,先后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級示范性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全國青少年手球傳統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宿城第一初級中學南翔校區讓運動和藝術相結合,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該校除了開展“足尖上的跳躍”常態化跑操,還舉辦了“指尖上的舞動”手勢舞比賽、“你笑起來真好看”集體韻律操展示以及“最美課間操——武術操”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
AI賦能體育,有“智”又有趣。如今,在宿州,不少校園里還安裝智慧體育設備。在泗縣雪楓小學,每到課余時間,很多孩子會奔向體育場看臺下的“AI運動吧”。這個智能運動吧充分利用了現代AI技術,打造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體感游戲。學生們只需站在特制的游戲區域內,通過肢體動作就能與虛擬世界進行互動,體驗足球射門、立定跳遠等運動的樂趣。
特色體育項目不僅是體教融合的重要抓手,更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情感紐帶”。我市推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整合體育項目學校與特色學校資源,將傳統體育活動融入教學,完善競賽與師資培訓體系,構建特色體育發展格局。碭城第三小學以軟式棒壘球為特色,組建專業教師團隊,利用體育課、大課間普及活動,成立社團重點培養特長生,并組織校內軟式棒壘球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實現“以賽促訓”“以活動潤童心”。
目前,全市創建體育特色學校225所,其中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23所、籃球特色學校52所、排球特色學校4所;傳統體育項目特色學校46所,其中省級10所、市級36所,以興趣為引領挖掘體育育人價值,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大力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提升體育育人成效。
據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以體教融合為抓手,構建“以體育人”教育新格局,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預,讓青少年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顯著提升,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優良率均位居全省第一。
美育潤心 培育審美品格
我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美育主線,構建“課程+社團+展演”體系。全市各學校以課程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支撐,以輻射帶動為
拓展,以成果展示為抓手,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扎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不僅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更將傳統文化根植校園。
傍晚,微風和煦,碭山縣祥和路小學內美妙的葫蘆絲聲音響起,葫蘆絲社團的孩子們手持葫蘆絲,一首首歡快、靈動的樂曲撫人心靈……這是碭山縣祥和路小學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興趣社團活動的一個場景。該校開設了書法、舞蹈、武術等社團,每個社團都有明確目標和具體評價標準,并形成了特色課程。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徽黃廬泗”之一。宿州市千畝園小學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成立“小梅花”社團,聘請宿州市泗州戲劇團劉妞、張廷兩位老師為師生舉辦泗州戲知識講座,指導學生學唱泗州戲。每天的課后服務社團課,百余名“小梅花”社團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排練泗州戲。目前,已舉辦了三次戲曲匯報展演。“戲曲就像一個裝滿故事的魔法盒子,在校園里能看到精彩的戲曲表演,真讓人興奮!”該校五年級學生小梅高興地說。
5年來,全市分三批評出45所學校為市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其中有10所學校被認定為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宿州市第一小學汴河校區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圖為學生在刨地松土。
勞育勵志 夯實成長根基
我市在勞動教育中聚焦“實踐育人、以勞樹德”,通過“學校基地+社會資源”協同模式,讓勞動教育從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
靈璧縣長集中心學校積極爭取屬地村委會的支持與幫助,在學校附近租了1000多平方米土地,用竹子把勞動基地圍成一個籬笆園,取名為“東籬小院”,取自東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
該校給全校17個班級每班分了一塊勞動基地。17個班級也都精心準備了各自勞動宣言,有的是“我學習,我快樂,我勞動,我成長”,有的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在勞動實踐課上,任課老師教學生認識鐵鍬、鐵锨、鋤頭等勞動工具,并教高年級學生如何安全使用勞動工具,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示范下,或腳踩鐵鍬,或手揚鋤頭……奏響了一曲熱鬧歡快的田園之歌。
“哎呀!這么大的山芋!”2024年秋季,泗縣丁湖初中的同學們幫助附近農民收獲山芋,他們捧著山芋,激動著、歡呼著。該校地處山芋之鄉,每年學校都組織學生幫助農民收獲山芋。同時,該校還建有專門的勞動教育教室和勞動基地,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活動,以“種—賞—收—品”為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工作主線,以“品”貫穿整個建設過程,品“種”的辛苦,品“賞”的樂趣,品“收”的喜悅。 文/拂曉報通訊員 屈海波 李成 圖/特約攝影 李艷龍 拂曉報通訊員 趙奇 楊卓莉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全市民政會議召開 05-28
-
2市重點物流項目獲中央專項資金支持 05-24
-
3
-
41—4月份宿州市進出口總值增速居全省第一 05-22
-
5宿州市700余萬畝小麥即將開鐮收割 05-22
-
6楊軍主持召開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