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少年發現“勞動美”
每逢勞動節,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享受假期歡度自己的節日,同時感受全社會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濃厚氛圍,體悟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的深刻內涵。除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青少年的勞動教育也是弘揚勞動精神的應有之義,且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勞動教育是指通過參與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青少年的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態度和勞動觀念的教育。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萌芽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勞動教育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培育和人格的塑造。勞動教育對于青少年成長和社會發展都大有裨益。
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通過參與勞動教育,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體力和耐力,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預防各種疾病;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在校園教育中,學生大多學習的是理論知識,如果缺乏動手應用,就會造成知識和實踐的脫離。參與勞動教育,青少年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提高了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能夠從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思路,激發豐富想象力和創新能動性;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個人在社會中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參與勞動教育,青少年可以了解從祖輩到父輩再到自身,社會生產是如何進步發展的。同時,在團隊配合中,與他人溝通、分工、互助,培養自己的團結意識、協作意識和責任意識。
家校社聯動,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家庭“生活化”夯實勞動教育根基。家庭是第一學校、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長應有意識地帶動青少年自覺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長通過日常帶動孩子勞動,使其鍛煉身心,增強自信,培養獨立能力和責任心。引導孩子進行洗衣、刷鞋、擦地等勞動,這些既是生活自理能力又是必要技能。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吃苦耐勞的優秀品格、誠實合法的勞動意識、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學校“課程化”提升勞動教育品質。勞動教育是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課的主導作用,保障勞動教育課時,不擠占、不挪用勞動教育時間。通過精細、系統的課程設置,讓其他課程與勞動教育課互相支持、相得益彰。同時,結合思政課,邀請各行各業的大國工匠、勞動楷模走進校園課堂,擔任勞動教育課程兼職教師,結合其專業和事跡,引導青少年熱愛、學會創造,進而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更好地促進青少年身心和諧發展。
社會“實踐化”豐富勞動教育形式。社會資源是最生動的教材,為青少年勞動教育提供重要依托。相關部門結合本土自然資源,創建田間種植、花卉育植等實踐基地;依托工匠工作室、勞模工作室,設立研學游基地;挖掘人文資源,打造編織、剪紙等教育基地……青少年在這些社會實踐基地,通過動腦動手、出力出汗,實現磨煉意志、拓寬見識、增長才干。同時,結合勞動模范、先進人物的典型事例,講好他們勤奮勞動的感人故事,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弘揚新時代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形成“人人講勞動、人人愛勞動、人人做勞動”的良好育人環境。
家庭、學校、社會通過家務勞動、課程設置、社會實踐等關鍵環節,協同聯動,實現青少年勞動教育“1+1+1>3”,促進青少年的當下成長以及今后實現個人價值與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 崔智陽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連續三年榮獲省級河湖長制考核優秀等次 04-24
-
2楊軍接待信訪群眾 04-23
-
3
-
4楊軍調研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場館建設工作 04-17
-
5百億算力產業集群破局的“百度”答案 04-17
-
6宿州12家產業創業園入選省級示范園名錄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