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應回歸學生本位
一年一度的寒假到來了,學生如何度過寒假也成為家長、學生和學校都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按理說放寒假是常規操作,但假期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令家長和教師焦慮,學生憂慮。
回顧近年來中小學生寒假生活,問題往往集中在六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負擔重。部分家長給孩子安排過多的學習任務,導致孩子在寒假期間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和放松。二是戶外活動時間不足。孩子可能因沉迷電子設備或天氣寒冷等原因,戶外活動時間不足,影響視力。三是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孩子獨自在家時的用火用電安全、外出游玩時的交通安全等,需要引起重視。四是生活作息不規律。無須早起到校,一些孩子容易晚睡晚起,飲食不規律,影響身體健康。五是親子溝通不暢。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增多,卻可能因溝通方式不當或缺乏有效溝通而產生矛盾沖突。六是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有的孩子為了應付作業,匆忙完成,缺乏思考和鞏固知識的過程。
寒假是學生放松身心、增長見識的好時機,但同時也是安全事故的高發期。為了讓學生度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寒假,近日全國婦聯等十六部門印發通知,聯合部署開展2025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活動。作為教育孩子的兩個重要主體,學校和家長更應明確目標、形成共識,構建協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作為學校,應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科學指導。一是加強安全教育。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安全教育課、發放安全手冊等方式,向學生普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二是布置適量作業。學校布置適量的寒假作業,讓學生在寒假期間保持學習的狀態,同時也避免學生因為過度放松而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三是組織開展有益的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化藝術等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能力,增長見識,豐富寒假生活。四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學校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寒假期間的安全注意事項,共同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作為假期教育孩子的主體,家長應緊密配合學校,結合家庭及孩子實際,發揮主體教育作用。一是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不讓年齡較小的孩子獨自外出,尤其是在夜晚和偏遠地區,同時提醒孩子不要隨意與陌生人交流交往。二是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長要幫助孩子制訂合理的學習和生活計劃,讓孩子在寒假期間保持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三是鼓勵孩子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家長要鼓勵孩子參加閱讀、運動等對成長有益的活動,讓孩子放松身心、增長見識。四是加強與學校的有效溝通。家長要加強與學校的溝通,有需要及時向教師和學校求助,同時也向學校反饋孩子在寒假期間的情況。
作為教育管理部門,應聯合有關單位落實“雙減”政策,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大檢查、監督和處罰力度,防止出現違規校外培訓監管盲區,做到放假不放松、監督無死角,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通報,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家長緩解焦慮,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讓寒假回歸學生本位,讓學生度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寒假,需要學校、家長、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 楊永厚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新春走基層丨“師徒三代”的創新傳承 01-31
-
2楊軍督導春節假期安全生產工作 01-27
-
3篤行實干勇擔當 錨定目標爭一流 01-24
-
4宿州市穩步推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01-24
-
5
-
6?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