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故事 永遠有“新”意
當2025新年的陽光灑遍大地,一切都是那么充滿朝氣,充滿新意,而成長的故事,也在徐徐展開新的篇章。
“新”在政策和引導中。這個秋季學期,已有多地教育部門明確:延長課間至15分鐘,充分保障學生體育鍛煉時間,讓孩子們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園。各地校園陽光大課間也充滿活力、青春洋溢。可以想見,在新的一年,孩子們將有更多自主探索、放松身心的機會,有更多走向戶外、走進陽光的時間。《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信息技術網絡游戲未成年人監護系統技術要求》等一批新規,也將助力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綠色上網,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新”在舉措和手段上。眾多中小學,通過日常教育教學實踐,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在興趣發展、素養培養上,很多學校也在做新的“加法”,舉辦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將勞動實踐、科技創新、研學探究和跨學科學習相融合。運動、音樂、繪畫、舞蹈甚至職業體驗……隨著新年來臨,精彩紛呈的迎新活動上,師生同臺,學生互動,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展示自我、表達個性、交流分享的舞臺。全面推進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種種積極舉措,都讓我們看到在教育手段創新激發下孩子們蘊藏的無限潛能。
“新”,還新在機制和理念上。家校社協同,逐漸成為共識,各地學校和社區整合資源推出針對青少年的豐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1+1+1>3”的作用,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顆富有愛心、遵紀守法、陽光向上、綠色環保的種子。家庭、學校、社會同攜手、齊發力,打好“組合拳”,必定能夠成為孩子成長路途中的引路人、守護者。
然而,在為這些新故事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當下積極的探索與實踐仍需不斷完善和持續推進。前不久,江蘇一地的教育部門實行“作業熔斷機制”。眾多家長、網友在給予肯定的同時,也觀點各異。怎樣通過有力的機制和理念,凝聚老師和家長共識,既為書包“瘦身”,讓孩子們不再被繁重作業所累,又能夠因材施教,推進個性化學業指導和開發科學有效作業,并進而激發孩子們的內在動力、自主意識,推動他們自發學習合理規劃時間,提升學習效率?也是我們需要后續深入思考并實踐的話題。
又如,人工智能、算法,都是這個時代進入我們視野的新知識,也是新挑戰,從不少小學開始,已經開展了用它們來賦能教育的探索,為教育教學提供精準數據支撐,將其介入對學生更全面的評價。但也有一些老師和家長依然對其心存疑慮。算法,其實在信息技術里的定義,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能給我們啟發,其實,一切的教育和育人手段,終究在于解決問題,解決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中的問題,解決價值觀引領、品格塑造、素養提升的問題,最終成功地讓問題的應對轉化為成長的力量。對于新的知識和技術,我們應該科學審視,積極思考它們能否用來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或許也是應對人工智能這個問題的辦法。
新,就蘊藏著無限可能,孩子是活潑可愛而不斷成長的,成長環境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的,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攜手并進,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給孩子提供“新”而務實的成長助力和教育生態。在秉承講好成長的故事這一初心中,講故事的手段和理念蘊含著無數創新的空間。
成長的新途上,每一個孩子既需要汲取知識,也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發展個人興趣愛好,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學習和生活的挑戰。在這新的一年里,只要作為大人的我們,秉持著對孩子成長高度負責的態度,持續在理念措施、教育創新、協同合作上發力,孩子們的成長之路必將更加寬廣、更加精彩,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書寫屬于他們的輝煌篇章。而我們,也將滿懷期待地見證他們在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新的跨越與突破,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 薛蓓 吳佳妍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01-13
-
3楊軍參加靈璧縣代表團審議 01-13
-
4王啟榮參加埇橋區和蕭縣代表團審議 01-13
-
5去年宿州市完成水利建設投資36億元 01-10
-
6王啟榮接待信訪群眾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