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托起美好生活
近日,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亞洲數據集團聯合發布中國智慧城市評選結果,宿州市榮獲“2024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至此,我市已連續兩年獲此殊榮。
近年來,我市以打造“中國云都”為目標,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將城市發展成一個可感知可“思考”的智能體,智慧政務、智慧學校、智慧工廠……一大批智能化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從城市治理到“城市智理”,從數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智慧城市”正在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更美好。
“智慧大腦”提升城市生態顏值
2023年以來,為深入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我市啟動“AI+公共交通車輛走航監測”項目。該項目采用了中國聲谷“智能+應用場景”優秀解決方案示范應用項目技術。“首批15套顆粒物走航監測設備、1套車載視頻抓拍設備選擇在10輛出租車和5輛渣土車上搭載,并配套建設走航監測系統軟件平臺,實施實時監控。”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設備可實時監測大氣污染情況,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與現有的空氣監測站等定點大氣網格化監測數據相互補充、相互校準,最終獲得監測區域的大氣質量數據。
在車輛巡查時,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只需打開電腦或者手機端軟件,即可利用配套平臺實時查看車輛位置以及所在路段的空氣污染情況,并對走航監測發現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匯總,交辦所屬主管單位進行整改落實。
利用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網格化監管系統,我市實現大氣污染防控智慧監管。通過對管轄區域進行合理網格化劃分,建設覆蓋全城區的網格化監管系統,監測和分析大氣污染物濃度水平和變化規律,采用立體監測技術和人工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形成“覆蓋全面、邊界清晰、職責明確、任務具體、處置及時”的大氣污染防治多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管理無死角、監察無盲區,為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結合網格化監測數據、遙感監測數據,利用氣象、地理、環境質量模型等要素,對我市空氣質量進行分析、研判、預警。
“云上運河”賦能宿杭共研共學
近日,宿州市埇橋區第二幼兒園和埇橋區直幼兒園通過“云上運河”項目,采用“云上”直播形式,連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東城幼兒園、錢新幼兒園,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措美縣幼兒園等三地多園共研幼兒游戲活動,共同開啟幼兒游戲教育真諦的深度探索之旅,引領各地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
杭州上城·宿州埇橋“云上運河”長三角一體化智慧教育,是由杭州市上城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在埇橋區投入約120萬元資金,推進上城區與埇橋區教育結對合作幫扶的建設項目。經杭州市上城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埇橋區發展改革委、上城區教育局、埇橋區教體局等共同協商,制定《杭州上城·宿州埇橋“云上運河”長三角一體化智慧教育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一套設備、一張課表、兩地學校,惠及百千萬學生”的建設目標。通過互聯網技術,強化宿杭兩地學校在時間、空間上互聯互通、共研共學,云端鏈接兩地課堂教學,常態化開展教育教學、教科研活動,促進兩地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優質均衡。
“云上運河”項目自今年8月實施以來,在埇橋區幼兒園、小學、初中等開展活動20場,課堂互評20多節,教學研討10次,學生活動展示2次,參與教師5000多人次。
“數智融合”引領產業創新發展
一套集合傳感器和應用軟件的智慧養殖系統,依托環境工程、物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將淡水“變”成了海水,讓海魚“游”進了宿州……在宿州海璟水產養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有這樣一項顛覆傳統養殖模式的“黑科技”。
“我們采用的是工業化、智能化水產養殖模式,致力于水產品全生命周期零藥物、零激素、零添加劑使用,實現零排放及零污染。”公司副總經理趙旭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生產智能化、產品綠色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在線化”的數字農業新模式,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農業農村創新,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應用農業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我市正著力打造一批農業生產全程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的數字農業工廠和數字農業應用場景,努力實現農業生產平臺數據全覆蓋、環境監測全天候、精準管護全過程、農機作業全自動。
“我們正積極籌劃與氣象部門合作,在全區范圍內建設一個農業大數據中心,應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對全區農業資源和生產情況進行監管,實時監測農作物長勢和病蟲害情況,及時評估農業災害情況,并進行測產估產,建立各類生產標準化模型,實現農業高效管理、模型化生產、精準化經營,補齊做強農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埇橋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郝彩俠對記者說。
宿州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工業發展也在穩步前進。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全市已有3000余家企業入駐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2個、國家級5G工廠2個、國家級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1個。探索智能制造的標準化、模塊化、精準化推廣路徑,培育9家省級智能工廠、44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市高新區“數字小鎮”獲評首批省級大數據產業園。
“接下來,我市將對標學習滬蘇浙等地區優秀經驗做法,以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為突破口,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發揮數據價值,讓城市更‘智慧’,讓數據賦能千行百業、惠及千家萬戶。”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李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智慧城市”托起美好生活 12-24
-
2元旦、春節期間宿州再拎“惠民菜籃子” 12-23
-
3宿州市“曬”出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成績單” 12-23
-
4中國國際商會宿州商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召開 12-20
-
5市政府征求2025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建議 12-19
-
6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會議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