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悠悠潤宿州
仲夏時節,漫步新汴河畔,水面碧波蕩漾,兩岸草木繁盛,美麗河湖猶如一幅靈動的風景畫,慢慢鋪展開人水和諧共處的生態畫面。
新汴河兩岸越來越美的生態環境,是宿州市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我市堅持把推進河湖長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深入實踐“節水優先、系統治理、空間均衡、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高位推動、頂格部署、狠抓落實,解決了一批批影響河湖健康的突出問題,有力推動河湖長制“有名有責”“有能有效”,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治水實踐中,讓水生態潤澤宿州萬千群眾。
宿城新汴河風景區全貌。記者 蘇洋 攝
循序漸進 打好河湖管治“攻堅戰”
問“水”那得清如許?為有“河長治水”來。7年前,我市進入河湖長制建設的起始階段,相繼頒發了市級總河長令第1號、第2號,清理河湖水域有害水草,防范水質隱患,整治清理涉河“四亂”,效果顯著。隨后,頒發總河長令第3號、第4號、第5號,推行河湖長制工作述職制度,全面建立四級河湖長體系,開展臨河非法建筑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有力推動河湖長制“有名有責”“有效有為”。
2023年,頒發市級總河長令第6號、第7號,明確階段性目標,以及加強水資源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指導意見。2023年全年,市級總河長調研河湖長制工作10次,現場推進重難點問題整改,多次對河湖長制工作作出批示,大力推動工作落實。市河長辦召開專題調度會3次,各市級總河長帶頭履職,率先垂范,累計巡河23次,簽發河湖長制問題交辦單22份,帶動全市2600余名河湖長履職盡責,解決涉水“四亂”問題1700余個,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今年4月,宿州市總河長令第8號頒發,進一步強化河道、湖泊、水庫管理保護,縱深推進全市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工作,在鞏固好治理成果的基礎上,持續發力,結合不同河湖實際,深入排查涉河問題。河湖長負總責,各地各部門全面落實屬地責任,確保河湖庫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為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直面問題 打好防污護水“保衛戰”
宿州市地處安徽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地。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49.9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70%左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0.8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579立方米,不足全省1/2、全國1/4,全年降雨量少,導致河湖自凈能力不足。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節水優先”方針,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市級節約用水機制作用,實現四縣一區節水型社會全覆蓋,節水工作效果顯著。
2023年,全市用水量9.74億立方米,完成省下達“十四五”水總量控制目標;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相較2020年分別下降17.66%、37.67%。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建成省級節水型企業55家,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內高耗水企業節水載體建成率達100%,超額完成安徽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任務目標。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加大田間節水設施建設力度,推廣節水灌溉方式,發展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噴灌等技術。2023年,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2.8萬畝,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0.69,用水效率逐年提升。
想要完成治水護水任務,把本就不充足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起來,不僅僅要節水優先、管控水資源,還要防治水污染、修復水生態,從而擴充“蓄水池”,防控水土流失,打贏水資源“保衛戰”。
強化城鄉污水治理提質增效。更新市政污水管網,改善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治理農村黑臭水體。2023年,我市新建雨污管網57.5千米,清淤雨污管網45千米,處理垃圾滲濾液16.8萬立方米,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90%。
強化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提高主要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加快推動畜禽糞污由“治”向“治用兼顧、以用為主”轉變。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4.1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強化水土流失防治。加強濕地修復保護,健全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劃定禁止開墾陡坡地范圍,完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23年,我市新建30個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有量達2.9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4.31%,完成151個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和核查任務。同時完成夾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平方千米,全市水土保持率達99.18%。
協同治水 打好幸福河湖“持久戰”
晴日里的蕭縣岱湖,清荷飄香,碧波蕩漾;清晨的新汴河,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夏日的鎮頭水庫,庫水清澈,景色宜人。一條條“高顏值”幸福河湖的創建,為兩岸群眾的幸福生活加碼提質。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湖是大地之脈,滿足生存需要的同時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我市補短板、強弱項、創優勢,因地制宜、謀劃治理,厚植河湖人文底蘊, 成功打造了15條省級幸福河湖。同時,創新工作模式,以“河湖長+”助力幸福河湖建設,加大涉河湖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依法依規整改,加強河湖管護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巡查管護隊伍,確保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治”出水清岸綠“高顏值”。
以“警長”助力“河湖長制”。我市率先設立靈璧縣引江濟淮輸水干線警務站,實現多部門聯合入駐、實體化辦公、聯勤聯治聯動。圍繞河湖岸線管控、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在新汴河輸水線等水域多次開展聯合巡查,排查處理影響河流生態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問題。對應全市河湖長體系,堅持“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主動設置河湖市、縣、鄉三級河湖“警長”,協助河湖長履行職責,打擊涉水違法犯罪,助力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向好。
落實“河湖長+檢察長”制度。聯合市水利、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河湖長制聯合執法活動,加強執法監管,規范河湖管理范圍內及沿線生產經營活動。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制定完善各項處置預案,充分發揮“河湖長+”模式優勢,補齊水環境治理短板,成果顯著。碭山縣復新河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獲“2022年度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十大精品案例”“安徽五年十大檢察典型案例”。
“全面建設河湖長制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基礎性的工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們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流生態健康,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水安全,全面落實建設河湖長制各項要求任務舉措,從而推進河湖科學保護、系統治理、長效管護。”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夏冕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