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10月24日發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的日常與網絡息息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1億。對廣大未成年人來說,網絡為他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習得知識、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業性強、涉及面廣,而且隨著形勢變化不斷產生新的痛點難點,很多具體的制度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稐l例》的出臺,可以看作是對相關法律在網絡保護領域的進一步落實,體現的是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成長成才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條例》共7章60條,重點規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內容,基本上聚焦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在立法思路上,重點處理好條例與相關法律法規的關系,并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實踐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定。在具體執行中,明確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學校、家庭等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中的職責,且明晰了不同情形的法律責任,體現出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未成年時期是人的高速成長期。未成年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極大地受所處環境影響。所以擁有一個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對未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稐l例》在規范網絡信息生產之外,重點關注未成年人網絡欺凌。網絡素養促進也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課題?!稐l例》進一步明確了制定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測評指標,明確了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規定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以及智能終端產品的功能等,其中,規定一些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重點凸顯了這些平臺作為網絡保護“守門人”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發展,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網絡沉迷成為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條例》明確規定加強學校、監護人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預防和干預,要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細化網絡游戲實名制規定等。而針對未成年人在網絡上的非理性消費等問題,明確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消費金額、參與范圍等,意味著網絡服務需要建立有效的用戶身份認證和年齡分級系統,實施差異化的服務策略。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系億萬家庭幸福安寧。期待全社會共同參與,營造一個干凈、健康的網絡環境,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人格發展提供更多支撐。
■ 王慶峰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