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用法治構筑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屏障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日發布,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條例》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成長成才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標志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
《條例》的出臺,是深化依法治網、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重磅舉措。截至2023年6月,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1億,當前的這代未成年人,素有“網絡原住民”之稱。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為廣大未成年人獲取知識、加強社交、休閑娛樂提供了極大便利,也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限于心智未熟、辨識力自控力有限等因素,未成年人極易受到互聯網有害信息、有毒價值觀的侵擾。《條例》從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方面構筑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屏障,匯聚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強大合力。
法之所向,治之所歸。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是網絡空間治理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以《條例》為依據,加強網絡內容建設,鼓勵和支持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信息,運用法治手段加強對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規范和管理,才能從根本上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確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落到實處。
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內容,提高教師對未成年學生沉迷網絡的早期識別和干預能力;強化監護人網絡素養教育責任,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指導未成年人行使相關權利;規定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要求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建立、完善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游戲規則……《條例》堅持以社會協同共治為方略,明確了國家、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的責任義務。政府監管、家庭教育、學校保護、企業履責、網民自律,多方共治、多措并舉、多效發力,就可以不斷筑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防火墻”。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凈化網絡環境、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正所謂,“法必明,令必行”。良法美意只有以有力的貫徹執行為輔助,才能發揮出善治功效。以《條例》為遵循,為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清朗網絡空間和良好網絡生態而不懈努力,必能為未成年人暢享網絡、放飛個人夢想創造無限可能。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