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情系萬家燈火 守護電網運行
【人物名片】
蔣曉,國網靈璧縣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2021年獲“宿州工匠”稱號;2022年獲“安徽省勞動模范”稱號。
【人物寄語】
作為一線電力工人,我甘愿像電一樣發光發熱,在擔當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穿著工裝,夾著圖紙,不停穿梭于各種變電設備之間。這是國網靈璧縣供電公司運檢部副主任蔣曉給人們的印象。26年來,他一直從事繼電保護工作,為地方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6年,18歲的蔣曉進入國網靈璧縣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室繼電保護班。上班第一天,他就被安排查找故障點。面對各式各樣的設備和模糊不清的圖紙,他一項項調試,最終完成了任務。他雖然在同齡人中已是佼佼者,卻很不滿足,“為什么老師傅能在20分鐘內完成任務,而我用了2個小時。”
為了快速提升業務水平,他每天對著圖紙研究,追著老師傅請教。半年后,他能在19座變電站、上千臺設備中快速發現故障點,高效完成搶修任務,被同行稱為“活地圖”。
2005年,國網靈璧縣供電公司19座變電站改造,需要將老式的電磁保護更換為新式的繼電保護。老式繼電器不具有臨時保護功能,拆下更換需要大面積停電近1個小時,直接影響到居民和企業生產生活。為解決這個問題,蔣曉帶領班組人員跑現場、問廠家、研究圖紙,2個多月吃住在工地上,畫了近百張設計圖紙,重復做了60多次模擬實驗,終于發明了“臨時保護箱”,可以讓檢修人員在更換保護裝置時,不需要大面積停電。這項發明極大提高了供電連續性和可靠性,并為國網靈璧縣供電公司節約生產成本78.36萬元。
2007年,蔣曉帶領團隊參加質量管理創新競賽,憑借“臨時保護箱”取得優異成績。同年,“臨時保護箱”獲批在皖北地區推廣應用。
過硬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工作作風,讓蔣曉脫穎而出。他先后擔任繼電保護班班長、運檢部副主任。工作中,他處處以身作則、沖鋒在前,深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
2008年,靈璧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風災,龍卷風摧毀了電網設備,多地出現線路跳閘故障。伴隨而來的強降雨淹沒了多處道路,困住了蔣曉所乘的搶修車輛。蔣曉蹚著齊腰深的積水,為搶修車輛引路,終于來到故障地點。經過10多個小時持續搶修,故障線路恢復了供電,他休息片刻,又趕往下一個線路故障點。
蔣曉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為公司培養了一支作風嚴謹、素質過硬的年輕骨干隊伍。2015年,他成立了“蔣曉勞模工作室”,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為年輕員工搭建成長成才的新平臺。
蔣曉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發現電力設施缺陷,他來到現場后,都會讓徒弟們認真察看、分析圖紙,鼓勵獨立思考,自己找問題,練就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他讓徒弟們自備筆記本,隨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匯總在冊,成為年輕員工的工作“寶典”。
2017年,蔣曉的幾個徒弟發現變電站合閘線圈的更換效率太低,他們想研制一種可提高設備檢修效率的裝置。當時,蔣曉剛做完手術正在住院,得知消息后,他不顧身體虛弱,和徒弟一起討論方案。他能下床行走后,就直接趕到現場,跟徒弟們一起研究。同年6月,蔣曉團隊研制出便于拆裝合閘線圈的升降裝置,經過實驗對比,用工量和工時均比以往縮短了一半,節省了人力物力。
在蔣曉的悉心培養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嶄露頭角。如今,“蔣曉勞模工作室”擁有1名省部級勞模、2名市勞模,獲國家專利40多項。
“作為一線電力工人,我甘愿像電一樣發光發熱,在擔當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蔣曉說。
■ 記者 何雪峰 通訊員 劉意瀟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全市深化“一改兩為”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02-02
-
2
-
3宿馬園區:重點項目擊鼓奮進 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01-31
-
4新 春 賀 詞 01-21
-
5楊軍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干部職工 01-21
-
6王啟榮許廣斌看望慰問在崗干部職工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