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用熱血為生命護航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宿州市紅十字“三獻”服務隊隊長王磊,就是其中的一名優秀志愿者。
“天氣稍涼,參加今天上午活動的志愿者請適當添衣。我們動員熱心市民獻血,助力病患早日康復。愿愛心永不缺血!”5月11日早上7點10分,王磊給當天參加宿城匯源社區無償獻血團采服務的志愿者發送了提示信息。雖然已經記不清這是自己第多少次組織“三獻”宣傳進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了,但他依然關注每一個細節。
隨后,王磊前往市中心血站,與工作人員一起乘采血車到達活動地點,做一些前期準備,設置咨詢臺、擺放宣傳彩頁等。有居民過來時,王磊就給他們講解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和遺體捐獻方面知識,耐心地回答各種疑問,并協助血站工作人員登記獻血者信息。
忙碌了一上午,直到中午12點半,王磊才簡單地喝了點水、吃了一份盒飯。當天,經過大家的努力,到下午5點活動結束時,共有45名居民參加了無償獻血,總量達到18000毫升,其中1人還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看到這樣的成果,王磊開心地笑了。
1982年出生的王磊,在宿州百大農產品市場從事個體經營。2011年,他在一次無償獻血的過程中,聽工作人員說捐獻造血干細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便留下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19年7月25日,王磊捐獻360多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素未謀面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種子”。
在這次捐獻過程中,王磊對志愿服務有了更深了解。“以前做好事,就是自己一個人,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就幫一把。與紅十字會其他志愿者交流后,我得知宿州有很多志愿者團隊,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無私奉獻著。而我平時就經常獻血,這次又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就決定加入市紅十字‘三獻’志愿服務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服務社會。”王磊對記者說。
在捐獻造血干細胞后的第一個周末,王磊就來到宿州萬達廣場的采血車旁,用親身經歷向市民宣傳造干捐獻的相關知識。在他的影響下,僅兩天時間就有21名市民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此后,每到周末,只要有時間,王磊就會到采血車旁做志愿服務,并發起“周末有約 與愛相髓”志愿服務項目,積極動員市民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2019年12月,在經過深思熟慮后,王磊決定簽下遺體捐獻志愿書。擔心年邁的父母不能接受,他提前做足功課,并與兩位老人進行了一次長談。他告訴父母,遺體捐獻可以促進醫學事業發展,人離世后捐獻的角膜還可以讓眼病患者重見光明,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兩位老人當時并未表態,但第二天一早就告訴王磊,他們也要去簽志愿書。“這種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不僅要支持,而且要一起去做。”王磊的父親說。
有了父母的支持,王磊的勁頭更足了。他不僅定期參加無償獻血和捐獻血小板、開展“周末有約 與愛相髓”志愿服務項目,而且結合“世界紅十字日”“世界無償獻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獻者日”等特殊時間節點,組織志愿者開展“三獻”宣傳進社區、進高校、進企業等活動。并將自己的經歷拍攝成小視頻,在網絡上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三獻”。
從2020年開始,每當有宿州志愿者與患者造干初配相合時,王磊就會主動聯系他們,分享自己捐獻時的感受,并抽出時間陪他們去醫院體檢。志愿者的捐獻時間確定后,王磊還會抽出時間,陪同他們到合肥入院,協助做一些捐獻前的準備工作。捐獻當天,只要條件允許,王磊會趕到醫院,通過聊天緩解捐獻者的緊張情緒,并在返回的途中悉心照料捐獻者。
王磊的辛苦付出,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他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特別獎、安徽省無償獻血公益之星、安徽好人、宿州好人、宿州市優秀紅十字志愿者等榮譽。截至目前,王磊已經參加無償獻血85次,累計28400毫升,志愿服務時長1032小時。
“志愿者就是新時代的雷鋒。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雷鋒精神,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志愿服務永無止境,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王磊說。 記者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召開 05-17
-
3
-
4“皖美好味道暨宿州美食地圖”評選結果發布 05-17
-
5有效銜接固成果 接續奮斗謀振興 05-1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