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甜蜜”產業鏈 “葡”寫致富新路徑
在蕭縣張村葡堤原鄉休閑度假村內,游客正在采摘葡萄。記者 蘇洋 攝
“地有三尺堿,山無一寸泥”“人均七分田,累毀不掙錢”,這曾是蕭縣白土鎮張村資源匱乏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當地以一顆葡萄破題,通過土壤改良、創新種植技術、農文旅融合等舉措,發展壯大以葡萄為代表的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
破局:做強富民“好產業”
“十來年前,我們這是出了名的貧困村,道路不暢、耕地貧瘠,村集體沒有規模產業,經濟收入基本為零。”對于曾經的貧困,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波感觸頗深,原先村民們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為主,每畝農作物年收入僅3000多元,只能維持生活。
轉機始于2017年。面對鹽堿低洼的自然劣勢和集體經濟薄弱的困境,經過省農科院專家“把脈”后,擁有葡萄種植傳統的張村決定深耕“老本行”,向貧瘠的土地要效益。
說干就干。在專家的論證指導下,村里把村集體的200余畝荒廢土地進行土壤改良,并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制定葡萄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爭取財政扶貧資金和各類幫扶資金,建設了以精品葡萄園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引進20余個國內外葡萄新品種。同時,以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抓手,成立了農業公司并注冊“張村果緣”商標,打造葡萄特色產業品牌,讓葡萄種植更加規模化、規范化。
“與傳統密植方式不同,我們在專家的建議下,采用‘大樹稀植’有機栽培技術,使用節本高效、智能精準的肥水一體化灌溉控制管理系統,走生態、專業、高效、精品路線。”陳波表示,園區雖然畝均栽植葡萄苗的數量少,但由于管理精細化,與傳統密植模式相比,產出的葡萄果粒更均勻、果肉更細膩、糖酸比更協調,畝均產值提高了3倍以上。
為提升園區科技含量,張村與省農科院及部分知名高校簽訂了雙向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目前,園區已成為“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合肥試驗站示范基地”“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葡萄示范基地”“安徽省園藝學會科技服務站”以及部分知名高校的科研教學示范基地。
科技賦能進一步促進了葡萄品質飛躍。近年來,該村葡萄分別獲得了安徽省第六屆優質果品(加工品)展評會一等獎、全國鮮食葡萄評比大賽銀獎,并在蘇皖兩省三地葡萄文化節中獲得“葡萄王”的稱號。張村葡萄成為蕭縣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聚力:聯農帶農“促增收”
“‘浪漫紅顏’可是俺這兒的寶貝。你看,它的果實形似愛心,個大、肉多、味甜,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7月15日,在現代農業示范園,種植戶鄭進仔細檢查葡萄成熟情況,為迎接周末游客采摘活動做足準備。
“今年俺種了10畝葡萄,有‘陽光玫瑰’‘藍寶石’‘浪漫紅顏’等數十個品種,采摘期從6月中旬能持續到9月中下旬。將所有品種放在一起算,一畝地大概能產3500斤葡萄。”鄭進臉上露出“甜蜜”的笑容,2019年起,園區推行聯營模式,他便把家里的地流轉給村“兩委”領辦合作社,承包了22個棚種葡萄,不僅學會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還改善了家庭條件,生活越過越滋潤。
聯農帶農、合作共贏。在發展鄉村產業過程中,張村創新引入村集體與村民聯營模式,讓更多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共享發展成果,不僅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還增強了葡萄產業的發展后勁。
據介紹,園區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聘請13戶村民負責種植管理,由園區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對外銷售。種植戶無需投入成本,只要負責生產、管理、維護即可享受利益分成。每年銷售結束后結算收益,按“承包人收益45%、村集體收益55%”的比例分成,承包人戶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
產業興旺的同時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葡萄從日常澆水、除草、修理、綁枝,再到采摘以及銷售,需要大量勞動力,可以帶動村民在園區務工就業,讓周圍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來。”張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員張婷婷告訴記者,目前,示范園占地400余畝,產業種植主棚區達270余畝,帶動400多戶村民在“家門口”增收。在示范園帶動下,張村及周邊30多戶農民轉型種植精品葡萄,戶均年增收超2萬元。
融合:巧辟發展“新路徑”
葡萄長廊果實累累,萌寵樂園趣味盎然,露營基地設施完善……記者走進張村現代農業示范園配套提升項目——葡堤原鄉休閑度假區,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
為破解園區產業布局單一的局面,2021年起,張村圍繞打造鄉村振興觀光休閑旅游園區的思路,引進社會資本,聘請了專業團隊運營,以蕭縣周邊200公里半徑為市場開發區域,設計新產品、推出新玩法、打造新體驗,促進葡萄種植、葡萄文化體驗、葡萄生態休閑三產融合發展。2023年4月底,葡堤原鄉休閑度假區正式運營,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觀光步道、萌寵樂園、秋千樂園、垂釣中心、露營基地、百畝花海等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項目,形成了以休閑采摘、觀光度假、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新業態。
“今年‘五一’期間,園區日均客流量達上萬人次。”運營負責人羋子航對記者說,除日常散客外,園區還與學校、機構等合作,開展一系列研學活動,承接各類論壇、講座、觀摩和實訓活動,涵蓋農耕文化、手工制作、露營拓展、國防教育等多個領域,實現了產學研、農文旅深度融合。近年來,園區先后被認定為“省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宿州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宿州市鄉村干部實訓基地”。
如今,葡堤原鄉休閑度假區已成為蕭縣又一個“出圈”的旅游景點。張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實現由“園區”向“景區”的轉變,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提檔升級。“我們會不斷延伸產業鏈,繼續優化服務質量,豐富產品內容,不斷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將農業、旅游與拓展訓練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融合,讓村里一年四季都有景,村民一年到頭有錢掙。”羋子航表示。記者 彭序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全市教育大會召開 07-18
-
2別出“新材” 集鏈成群 07-15
-
3上半年宿州市科技創新創業向上向好 07-11
-
41—6月宿州市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4.7億元 07-10
-
5黨建領航 紅薯飄香 07-09
-
6競逐“新賽道” 揚帆“新藍海”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