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白山羊 致富“領頭羊”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通訊員 李蘭凱)近年來,蕭縣立足白山羊種質資源和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模式,強化技術賦能,培育特色品牌,全縣白山羊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發展取得亮眼“成績單”。目前,全縣白山羊存欄量達60余萬只,常年出欄140余萬只,實現養殖環節產值21億元,帶動1.6萬戶農戶穩定增收。
發展規模化養殖,提高產出效益。積極申報中央財政肉牛羊增量提質、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糧改飼等項目資金,統籌涉農相關資金。同時制定出臺《蕭縣肉牛羊產業發展規劃》《蕭縣白山羊規模養殖場提升改造實施方案》《蕭縣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將標準化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和肉羊保險納入補貼范圍,投入項目資金7000余萬元,推進白山羊產業發展壯大。結合縣域產業發展實際,在大屯鎮、丁里鎮、杜樓鎮、官橋鎮、劉套鎮等養殖區打造標準化養殖試驗示范基地,推行“數字化信息化”“科技培訓”“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增量發展”“原生態養殖”“農區高床圈養”等五大發展模式,推動白山羊產業發展量質齊升。
強化技術支撐,賦能產業發展。蕭縣與安農大、省農科院合作,搭建專家與養殖戶對接平臺,持續完善和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將肉用山羊飼養管理技術規范納入年度主要推廣技術,在多個養殖區打造“數字化信息化”養殖模式,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實現自動調溫、自動上料、自動出糞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推動延鏈增值。注重白山羊精深加工,持續開發羊肉菜品菜肴,培育心誠預制羊肉、汪家預制羊肉湯等“蕭字號”預制菜產業品牌,羊肉菜品達40余種,羊產品加工業年產值達20億元。
培育特色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將白山羊養殖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打造“伏羊文化”品牌,通過舉辦伏羊文化節等,開展百名畫家畫伏羊、“千人喝羊湯”等30余項活動,集中打造集“商、養、文、食、閑”旅游新五大要素于一體的沉浸式特色美食美景文化之旅,每年可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億元。多年來,蕭縣伏羊文化節已成為展示地域特色的重要窗口,帶動白山羊產業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打造以白山羊為主要原料的特色“美食村”2個,培育旅游風景線1條,打響了美食聯動美景的白山羊品牌;借助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食品配料博覽會、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等活動,展示白山羊預制菜新產品、新成果,不斷擴大蕭縣羊肉的市場影響力。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⑤ |破局,書寫科學治水傳奇 07-11
-
21—6月宿州市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4.7億元 07-10
-
3黨建領航 紅薯飄香 07-09
-
4競逐“新賽道” 揚帆“新藍海” 07-08
-
51-5月宿州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三成 07-0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