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縣:用好“六尺巷工作法” 智治善治繪新篇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穿越時空,在靈璧縣迸發出治理新聲。近年來,該縣深入挖掘“謙和禮讓、以和為貴”的傳統治理智慧,構建起“黨建領事、群眾說事、網格管事、禮讓和事、多元解事、群力防事”的立體化治理格局,將治理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黨建引領 激活治理末梢
在靈璧縣黃灣鎮砂壩村,“社會”“鄰里”“家庭”三個主題鮮明的“六尺巷調解室”,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溫馨港灣。墻上圖文并茂地講述著“六尺巷”的故事,循環播放的微電影營造出“謙和禮讓”的氛圍,讓前來調解的群眾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文化的力量。
靈璧縣黃灣鎮創新“1+3+3+N”工作模式,堅持以黨建為核心,打造“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體系,盤活“村組干部力量、黨員先鋒力量、志愿服務力量”三種力量,推行“積分管理、實事辦理、協調糾紛、微心愿,微服務、微志愿”等“N”類服務模式,構筑起“網格聯動,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著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健全制度 編織共治網絡
全縣318個村(社區)精細劃分為3157個網格、配備3243名網格員,構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治理隊伍。他們如同“神經末梢”,扎根基層一線,精準發現問題苗頭,高效處置風險隱患,將治理觸角延伸至最細微處。
該縣聚焦“融合共建”理念,發揮社區橋梁和紐帶作用,健全完善“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席議事制度,探索“評理說事點”“鄰里議事亭”等小區議事模式,落實“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的“五事聯辦”常態機制。
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每月召開協商議事會,對小區業主提出的實際問題認真商討,迅速轉交辦結,構建黨組織領導、社會化共建、鄰里式共享的服務體系。
數字賦能 提升治理效能
面對治理的“千頭萬緒”,該縣以數字賦能提升治理效能。精心打造的“靈聽靈璧”智慧平臺,其核心功能“隨手拍”已成為群眾參與治理的便捷方式。居民只需動動手指,用手機拍照上傳至平臺,系統便會智能識別問題類型、自動精準派單至對應的職能部門或屬地鄉鎮。平臺不僅受理快,更注重閉環管理,處理過程和結果實時反饋給群眾,并可進行滿意度評價。今年以來,平臺已高效收集并辦理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各類問題事項6200余件。拂曉報通訊員 李夢園 李鳳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⑤ |破局,書寫科學治水傳奇 07-11
-
21—6月宿州市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4.7億元 07-10
-
3黨建領航 紅薯飄香 07-09
-
4
-
51-5月宿州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三成 07-0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