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深入推進“鄉村著名行動”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記者 曾慶芳)為全面發揮地名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去年以來,市民政系統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相關工作要求,深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多項舉措并行,成效顯著。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高效協同工作機制。市民政局聯合教育、公安、財政等10部門制定印發《宿州市“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相關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地名管理工作格局。同時,各縣(區)也相應出臺實施方案,并選取碭山縣作為安徽省和宿州市“鄉村著名行動”試點單位,通過先行先試積累經驗,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模式,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工作深入開展。
規范地名管理,夯實服務基礎。我市積極引導基層干部、廣大市民,加大采集上圖力度,對種植養殖基地、寄快遞物流點、農家樂、鄉村風景區、采摘園、民宿酒店、農貿集市等地名進行新增或報錯,采集的地名與高德、百度等互聯網地圖實現共享。通過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助力出行導航、快遞進村、山貨進城,讓家鄉的地名“活”起來,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采集地名信息(興趣點)23880條,采集信息量位居全省第一,地名信息服務效能有效提升。
活用地名標志,發揮導向作用。全市共設置維護鄉村地名標志2747個,安裝樓門(戶)牌42028塊,為群眾提供了完善、準確、便捷的地名導向服務。此外,加大鄉村道路命名力度,對未命名的街、路、巷進行命名。目前,全市已命名鄉村地名1747個,提升了鄉村基礎設施管理水平,增強了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在地名信息更新維護上,我市積極開展數據更新,共錄入地名信息4824條、多媒體信息6000余條,大幅提升了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規范性。
先行示范,加強輻射帶動。碭山縣作為試點單位,以良梨鎮馬莊村、李莊鎮李園新村為先行區,創新開展區劃地名工作。編制鄉鎮地名方案,打造區劃地名“一張圖”,繪制村級平面示意圖與導向圖以及融入梨樹文化元素設計特色的門牌、標志牌,安裝43塊二維碼路牌與357個二維碼門牌。該縣將地名文化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投資近4000萬元打造梨樹王民宿片區,53家民宿中有13家特色民宿年均營業額超200萬元,帶動農副產品銷售與村民就業增收。同時,挖掘皖北民俗文化,建設侯樓民俗文化村等“五巷一館”,收集千余件展品。此外,在“五小園”手繪基礎上繪制地名文化墻,講述地名故事;推動地名標識品牌建設,串聯魏寨村到良梨村,設置公共服務引導標識,整合吳廟村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區域與故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市認定99名“技術能手” 07-08
-
2
-
32025年全省第三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召開 07-03
-
4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② |激辯,如何徹底根除水患 06-30
-
51-5月份宿州市經濟延續穩步向好發展態勢 06-30
-
6市政府召開第75次常務會議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