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廠”點亮留守婦女就業夢
綿尚制衣有限公司楊莊分廠的車間。
日前,筆者走進埇橋區楊莊鎮街東村綿尚制衣有限公司楊莊分廠的車間,技術主管王師傅正站在工作臺旁,手持一條半成品褲子,向圍聚的工人們細致講解縫紉要點。“走線要均勻,針腳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這樣做出來的褲子才結實又美觀。”他一邊說著,一邊用粉筆在布料上畫出標準線,手把手糾正工人的操作姿勢,現場教學氛圍濃厚而有序。
這家服飾分公司落地楊莊鎮后,成為當地農村留守婦女的“幸福工廠”,51名留守婦女在這里找到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工廠不僅為她們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還配套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設立滿勤獎,激勵大家按時到崗;工齡獎隨著工作年限遞增,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每日提供免費午餐,讓大家能安心工作。
42歲的李大姐是廠里的“老員工”,她笑著說:“以前在家照顧老人孩子,全靠丈夫一人打工掙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好了,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每月能領幾千元錢工資還不耽誤做家務、種地,這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像李大姐這樣的例子在廠里比比皆是,她們實現了孝老撫幼、看家種地、掙錢養家 “三不誤”。
這份溫暖圖景的背后,是楊莊鎮黨委、政府“產業賦能+精準服務”雙輪驅動的創新實踐。鎮政府聯合企業打造“鄉村就業服務站”,建立留守婦女技能檔案庫,通過“訂單式培訓+彈性用工”模式,累計開展縫紉、質檢等專項培訓23期,覆蓋860人次,幫助47名婦女取得初級技工證書。同時,針對農村婦女“家事纏身”特點,創新推行“錯峰上班制”,允許員工在農忙、接送孩子等時段靈活調休,并配套建設“兒童托管角”和“孝親食堂”,消除她們的后顧之憂。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帶來顯著成效,分廠投產兩年來,累計創造產值超6000萬元,帶動周邊3個行政村發展配套產業,形成產值逾2000萬元的產業集群。更令人欣喜的是,51名女工中已有19人成長為班組長,8人通過“技能+管理”雙通道晉升為車間主管,月均收入突破8000元。這種“家門口就業”模式,不僅守住了鄉愁,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
■ 文/拂曉報通訊員 李思雨 圖/特約攝影 張從本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④ |奔流,汗水淚水匯長河 07-07
-
2
-
32025年全省第三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召開 07-03
-
4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② |激辯,如何徹底根除水患 06-30
-
51-5月份宿州市經濟延續穩步向好發展態勢 06-30
-
6市政府召開第75次常務會議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