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俊逸 情景交融
□馮亞
梅雪峰(1888-1968),名其藻,字鑒衡,室名:存果齋,安徽省宿州市人。著名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詩人、美術教育家,“安徽五老”書畫大家之一。安徽省第一屆政協委員,安徽省第二、第三屆人大代表,安徽省文聯理事,安徽省美協理事,安徽省文史館館員,與其子梅純一有“二梅”盛名,被譽為安徽現代美術史熠熠生輝的“雙子星”“江淮一枝梅”。
去年陽春三月,安徽省美術館推出“老梅愈老愈精神——梅雪峰、梅純一藝術研究展”。此次展覽,共展出梅雪峰、梅純一不同時期的代表作100余件,作品涵蓋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多種形式,跨越歷史變革的兩個時代。可謂經典精彩,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是安徽美術的一次文化盛宴。
梅雪峰、梅純一父子,并稱“二梅”,詩書畫印俱佳,工寫技法皆擅,文史理論精通。“二梅”在藝術的追求中,他們在堅守和繼承傳統的同時,能夠緊隨時代,推陳出新,以古樸高雅、清新俊逸、剛健豪邁的畫風名享江淮,開安徽寫意花鳥畫一代新風。
本次展覽的花鳥畫中,“梅翁畫梅有嘉聲”“梅家之梅”清新雋永,功力深厚,筆力雄健,詩情畫意,獨具風格成一大亮點。梅雪峰先生畫梅鐵骨冰心、古樸高逸、遵循傳統、求新尚意。梅純一先生子承父藝,則又汲取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潘天壽等大師之精華,以書為骨、以詩為魂,闊筆灑脫,呈現了梅花鐵骨錚錚、雄渾壯闊以及筆健墨韻的“梅家風貌”的鮮明風格,在中國美術史上將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本次展覽除梅花題材的作品外,梅雪峰先生精心創作的以農村田園為題材的花鳥畫也是別具特色。梅雪峰早年以山水畫見長,新中國成立后轉向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農村田園題材花鳥畫為主。他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人民是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創作的根應深深扎入人民之中,創作人民群眾喜愛的作品,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弘揚真、善、美,摒棄假、丑、惡,做到與時俱進,春風化雨,以筆墨謳歌時代。這一時期他為自己的畫室取名為“存果齋”,旨為保存勞動人民的本色,珍惜人民的勞動果實,為百果畫像,為人民立命。
梅雪峰先生所述之果,是指可食的農林產品,包括果品、蔬菜乃至糧食。他深知新中國成立之后,緊接著抗美援朝以及全國人口不斷增長,糧食極為緊缺。民以食為天,糧食成為國民經濟中以農業為基礎中的基礎。
梅雪峰先生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雨露,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以為國家節約一粒糧為榮,在自家小院種植吊南瓜、石榴、葡萄等作為食用,以補生活用糧之不足,并以之入畫。他曾在一幅家里種植的吊南瓜畫中題曰:“翠蔓如龍蟠過墻,黃花落盡結青囊。盤餐休道無多味,節約能增儲備糧。”
梅雪峰先生筆下以農林產品為題材的作品,水果類有:蘋果、山楂、石榴、酥梨、壽桃、葡萄等;蔬菜有:南瓜、白菜、蘿卜、茄子、大蔥、大蒜、豆角、黃瓜、絲瓜、吊瓜、蓮藕、葫蘆等,尤其所畫水稻、山芋、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最有特色。其題畫詩:“苗橋白菜瓦疃的蔥,茂山蘿卜出家東”“夾溝紅芋真足夸,甘芳美譽遍遐邇。還有鎮頭泉水稻,開鍋香味到鄰家”等等,不勝枚舉。上世紀50年代,梅雪峰先生領銜,與蕭龍士等10人合作創作一巨幅《勞動果實》,畫中繪有安徽特色的各種蔬果30多個品種,即是以農林產品為題材的經典之作。這類題材的作品寫實尚意,移情入境,借物抒情,雅俗共賞,韻味深長,廣受勞動人民大眾的喜愛。這次研究展中,梅雪峰先生1957年創作的一幅畫作《包谷豐隆》就是這個題材的代表作,給人以清新俊逸、情景交融、耳目一新、韻味無窮的感覺,令觀者駐足品鑒,流連忘返。
《包谷豐隆》尺寸為108×58厘米,豎幅立軸,紙本設色,該圖以折枝法截取繁茂初熟的兩株玉米,以形寫神,寓情于物,傳神寫意,真氣凜凜,栩栩如生。圖中截取兩株初見成熟的玉米結實的核心部分,每株都結了兩只分別是紫色、黃色的玉米棒子,豐隆碩大,飽滿盈尺,很是可愛。1957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一株玉米能結兩個棒子甚是喜悅,這是增產、豐收的景象,是勞動人民用辛勤汗水澆灌所取得的成果。
玉米自明朝從美洲的墨西哥地區引種我國廣西后,到明末清初普及全國,玉米原是一株只結一個棒子(見齊白石、許麟廬所畫),每株能結兩個棒子何為?梅雪峰先生在其多幅作品中記述很清楚。紫蘆湖位于宿州城區東南十五里,千百年來這里連月不雨則旱,數日陰雨被淹,因此,那片土地屬于半荒狀態。到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高舉“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旗幟,大興農田水利改造,把昔日的旱澇地變成了良田,再加上科學育種,加強田間管理才有今天的茂盛豐隆。至于到上世紀70年代通過雜交改良成功后,一株玉米能結三個以上棒子是后話了。
《包谷豐隆》作品在技法上具小寫意的特征。在描寫包谷形態上,用筆相對細膩,線條注重嚴謹真實,設色及渲染層次清晰,老嫩分明,準確精到。同時又極具大寫意的意在筆先,簡練曠達,即興揮灑,以形寫神,氣勢奪人,一氣呵成,以氣韻彰顯神采,意趣盎然,將畫家對豐收景象的喜悅之情融入景物中,淋漓盡致地表現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包谷豐隆》在作品構圖上大膽剪裁與取舍,小中見大,少中見多,力求畫面的藝術效果精粹與洗練。梅雪峰先生采取C型構圖為主,輔以兩株玉米十字交叉疊加法,十分精妙。玉米是雌雄花同株、兩花自然授粉的植物,頂端長出的花(穗)是雄花,腰間結果前的花是雌花,雌花在玉米成熟時由彩色變成黑褐色,雄花也蛻變為灰黃色,作品中上面的雄花超出畫面,其下垂顯露的部分與雌花形成上下遙相呼應之美。圖中順時針轉向的多片葉子與畫面的玉米棒子助力C型構圖的張力與生命活力,顯示了C型構圖的內斂及法度之中的新意。一片左向下垂的葉子非常巧妙地支撐起畫面,起到了平衡布局的作用。兩側的葉子陰陽向背,左右張弛,蘊含飽滿的陽剛之氣。總之,這種布局呈現出突出主題、簡約傳神、貴在得勢的藝術效果,符合了“冗繁削盡留清瘦”、“當有者盡有,當無者盡無”的藝術觀。體現了線性波折的曲勁之美,洋溢著自然和諧的天趣之美以及蘊含著簡約的含蓄之美。
《包谷豐隆》的又一特點“筆貴有力,力貴得勢,勢貴有氣,氣貴存厚”。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畫“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論點,其實花鳥畫亦如此。意思是遠看要有氣勢(即整體感),近看要有筆墨(即細節筆墨運用),要氣勢與筆墨相統一,整體與局部相統一,筆墨服從氣勢,局部服從整體,最后取得“一氣貫注之勢”。近取其質,筆貴有力,就是注重骨法用筆,才能使作品有雄強的氣勢,同時要讓筆力與心力同步,使得繪畫有大氣象、大氣格,氣勢壯闊,韻味無窮。從梅雪峰先生創作的這幅作品即可看出,其畫面用筆輕重緩急,老辣爽快;落款行筆鋼筋鐵骨,頓挫有力,剛健豪邁,整體蘊含著一種悠揚的旋律,氣韻生動,凝重厚實,產生不可遏制的力與勢之美。
《包谷豐隆》雖然畫面簡練,但在最難處理的“相反相成”的關系上卻達到了內蘊豐富的藝術效果。在用筆、用墨、構圖以及畫面的表現上,這幅作品含有主次、取舍、方圓、濃淡、曲直、明暗、藏露、虛實、長短、聚散、疏密、陰陽、張弛、墨彩、清渾、輕重、前后、蒼嫩、平奇、繁簡、輕重、順逆、大小等諸多的“相反相成”之對立與統一,令人矚目,回味無窮。
欣賞梅雪峰先生創作的《包谷豐隆》這幅作品,從他所寫的論文《書法概論》中:“藝術之真諦,以表現個性、欣賞人群為要旨,使人望而生羨,手舞足蹈,欣暢莫名,如禮古佛,雜念頓消,正心誠意,不禁油然而生,此真價值所在也。”得到詮釋。書為心畫,畫乃意書,正可謂書畫同源是也。
梅雪峰先生具有極強的畫面組織和創作能力,寫生是在造化的基礎上融古貫今,別出心裁進行美的創造與藝術的提純,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以生活的小畫面,表現時代的大主題、大視野、大情懷,創造出清新俊逸、情景交融的作品,達到了形式美與意境美的統一,感動了自己,也打動了觀者,令人心曠神怡。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市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成效顯著 07-05
-
2
-
32025年全省第三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召開 07-03
-
4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② |激辯,如何徹底根除水患 06-30
-
51-5月份宿州市經濟延續穩步向好發展態勢 06-30
-
6市政府召開第75次常務會議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