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夢二十載 初心不改報桑梓
■ 拂曉報通訊員 王寶林
日前,由安徽省總工會主辦的2025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在合肥舉行。來自泗縣美欣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謝雙磊,從全省1835名參評職工中脫穎而出,成為宿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代表。這位從鑲嵌工學徒成長起來的全國勞動模范,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一磚一瓦壘砌工匠之路
2005年的夏天,21歲的謝雙磊站在滁州某建筑工地上,手握瓷磚卻怎么也拼不出筆直的縫隙。這個高中畢業的農村青年,在經歷一年多的打工顛簸后,第一次觸摸到改變命運的契機。“那時手指磨出血,被水泥燒得鉆心疼,我就包上創可貼繼續練。”謝雙磊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技術要領,宿舍墻角堆滿了他反復拆貼的練習磚塊。
正是這份近乎執拗的專注,讓他在短短幾年內從學徒蛻變為技術骨干。他帶領團隊研發的“瓷磚平面施工器”,為企業累計節約材料成本500余萬元;經他施工的200多個工程項目,驗收合格率保持100%;他獨創的“五步鑲貼法”使施工效率提升40%,在行業內廣泛推廣。
在技術崗位上,謝雙磊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多次在安徽省“徽匠”建筑技能大賽中榮獲“徽匠狀元”稱號,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安徽省優秀農民工、安徽省技術能手等榮譽,201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2021年獲評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原來給建筑‘穿外衣’,也能穿出藝術品的境界。”站在2025年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的舞臺上,謝雙磊感慨萬千。
薪火相傳鑄就匠人團隊
在謝雙磊的工匠生涯中,徒弟謝小明的成長故事尤為動人。2012年,初入行的謝小明因技術粗糙屢遭投訴,輾轉多個班組后,被分配到謝雙磊的鑲嵌班。“第一次貼磚,他當場用水平儀測出我貼的瓷磚誤差3毫米,要求全部鏟掉重做。”謝小明回憶說,當時只覺得師父在故意刁難,差點要動手。但謝雙磊的堅持讓他逐漸明白:“建筑是百年大計,差一毫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半年里,謝雙磊手把手教他“一摸二看三敲擊”的驗收口訣,帶他通宵練習陰陽角拼接。如今,謝小明這個“問題學徒”已成為技術骨干,并在2016年宿州市建設行業職工勞動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沒有謝師傅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謝小明感慨道。
技術不是私人財產,而是行業共同財富。秉持這樣的理念,謝雙磊累計帶出800余名技術能手,其中市級以上技術能手27名。如今“謝雙磊技能大師工作室”已成為培育當地建筑人才的搖籃。
跨界轉型反哺桑梓情深
2020年,謝雙磊做出一個決定——投身到家鄉發展事業中去。經泗縣縣委組織部考核選拔,謝雙磊掛任大路口鎮大季村黨總支副書記。到村后,為了盡快進入角色,謝雙磊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情民需。在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當地村民都會看見他帶領村里黨員和群眾商討發展的身影。
他帶領村民打造“一村一品”種植基地,推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80萬元;創新“黨建網格化+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組建五老鄉賢調解室,昔日的小村莊蛻變為“宿州市文明村”。“謝書記干活也像鑲瓷磚一樣,實實在在。”一提到這位從“泥瓦匠”成長起來的“當家人”,村民們的眼里滿是對這位“跨界”工匠的欽佩。
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將建筑工匠的嚴謹注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從工藝改良到包裝設計,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通過優化配方、引入電商營銷,主導研發的粉絲粉皮加工技術,不僅讓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更帶動地方產業鏈升級。“要讓家鄉的土特產走出泗縣。”他的愿景逐漸成為現實。
從建筑工地到田間地頭,從技術能手到致富帶頭人,謝雙磊的辦公室抽屜里始終珍藏著兩樣東西:泛黃的鑲嵌工上崗證和鮮艷的黨員徽章。“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的技術,更是甘為人梯的胸懷。”如今,他正籌劃建設鄉村振興實訓基地,要把“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傳遞給更多追夢人。
■ 本報通訊員 王寶林
日前,由安徽省總工會主辦的2025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在合肥舉行。來自泗縣美欣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謝雙磊,從全省1835名參評職工中脫穎而出,成為宿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代表。這位從鑲嵌工學徒成長起來的全國勞動模范,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一磚一瓦壘砌工匠之路
2005年的夏天,21歲的謝雙磊站在滁州某建筑工地上,手握瓷磚卻怎么也拼不出筆直的縫隙。這個高中畢業的農村青年,在經歷一年多的打工顛簸后,第一次觸摸到改變命運的契機。“那時手指磨出血,被水泥燒得鉆心疼,我就包上創可貼繼續練。”謝雙磊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技術要領,宿舍墻角堆滿了他反復拆貼的練習磚塊。
正是這份近乎執拗的專注,讓他在短短幾年內從學徒蛻變為技術骨干。他帶領團隊研發的“瓷磚平面施工器”,為企業累計節約材料成本500余萬元;經他施工的200多個工程項目,驗收合格率保持100%;他獨創的“五步鑲貼法”使施工效率提升40%,在行業內廣泛推廣。
在技術崗位上,謝雙磊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多次在安徽省“徽匠”建筑技能大賽中榮獲“徽匠狀元”稱號,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安徽省優秀農民工、安徽省技術能手等榮譽,201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2021年獲評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原來給建筑‘穿外衣’,也能穿出藝術品的境界。”站在2025年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的舞臺上,謝雙磊感慨萬千。
薪火相傳鑄就匠人團隊
在謝雙磊的工匠生涯中,徒弟謝小明的成長故事尤為動人。2012年,初入行的謝小明因技術粗糙屢遭投訴,輾轉多個班組后,被分配到謝雙磊的鑲嵌班。“第一次貼磚,他當場用水平儀測出我貼的瓷磚誤差3毫米,要求全部鏟掉重做。”謝小明回憶說,當時只覺得師父在故意刁難,差點要動手。但謝雙磊的堅持讓他逐漸明白:“建筑是百年大計,差一毫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半年里,謝雙磊手把手教他“一摸二看三敲擊”的驗收口訣,帶他通宵練習陰陽角拼接。如今,謝小明這個“問題學徒”已成為技術骨干,并在2016年宿州市建設行業職工勞動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沒有謝師傅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謝小明感慨道。
技術不是私人財產,而是行業共同財富。秉持這樣的理念,謝雙磊累計帶出800余名技術能手,其中市級以上技術能手27名。如今“謝雙磊技能大師工作室”已成為培育當地建筑人才的搖籃。
跨界轉型反哺桑梓情深
2020年,謝雙磊做出一個決定——投身到家鄉發展事業中去。經泗縣縣委組織部考核選拔,謝雙磊掛任大路口鎮大季村黨總支副書記。到村后,為了盡快進入角色,謝雙磊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情民需。在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當地村民都會看見他帶領村里黨員和群眾商討發展的身影。
他帶領村民打造“一村一品”種植基地,推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80萬元;創新“黨建網格化+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組建五老鄉賢調解室,昔日的小村莊蛻變為“宿州市文明村”。“謝書記干活也像鑲瓷磚一樣,實實在在。”一提到這位從“泥瓦匠”成長起來的“當家人”,村民們的眼里滿是對這位“跨界”工匠的欽佩。
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將建筑工匠的嚴謹注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從工藝改良到包裝設計,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通過優化配方、引入電商營銷,主導研發的粉絲粉皮加工技術,不僅讓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更帶動地方產業鏈升級。“要讓家鄉的土特產走出泗縣。”他的愿景逐漸成為現實。
從建筑工地到田間地頭,從技術能手到致富帶頭人,謝雙磊的辦公室抽屜里始終珍藏著兩樣東西:泛黃的鑲嵌工上崗證和鮮艷的黨員徽章。“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的技術,更是甘為人梯的胸懷。”如今,他正籌劃建設鄉村振興實訓基地,要把“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傳遞給更多追夢人。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市完成夏種面積400余萬畝 06-18
-
2全市學習教育專項整治和訪企入村工作調度會召開 06-17
-
3全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6.92億元 06-17
-
41-5月宿州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規模穩步增長 06-16
-
5市委召開全市警示教育大會 06-13
-
6楊軍暗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