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在手 種田不愁
“俺媽,快回家把大院門打開,運糧車馬上到了。”日前,在靈璧縣尹集鎮亢田村小麥基地收割現場,種糧大戶朱修合通過“手機管家”提醒遠在黃灣鎮單營村的媽媽“開倉納糧”。
朱修合,靈璧縣黃灣鎮單營村人,2016年成立了朱修合種植家庭農場,經營土地743.4畝,分布于靈璧縣黃灣鎮和尹集鎮。“我這700多畝地全靠‘手機管家’來管理,要不然兩頭跑根本忙不過來。”朱修合笑著說,“現在種地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一‘機’在手,種田不愁。”
“三夏”重在搶,手機成了田頭“指揮棒”。“往年麥收像打仗,找農機跑斷腿磨破嘴。”朱修合抹了把額頭的汗,回憶起早些年的忙碌:凌晨5點就蹲守農機站“搶”機器,為了一臺收割機在田埂邊等上兩小時是常事。如今手機成了“指揮中樞”。朱修合站在地頭,時不時點開“手機管家”App,遠程監控小麥收割、貨車運糧、家里糧食進倉的情況。“以前種地靠牛,現在種地靠手機。只要把所有需要監測的地方都裝上攝像頭,手機一點,收割的、打捆的、運輸的、卸糧的一目了然。”朱修合介紹,“我在尹集鎮承包的500多畝地都是高標準農田,目前看,每畝起步1300斤沒問題!”
伴隨著轟隆隆的機械聲,飽滿的麥粒順著收割機的輸送管涌入運糧車。“現在種田不相信科技不行,每到防病蟲、抗干旱等關鍵環節,‘手機管家’上顯示得清清楚楚,天氣情況、土壤墑情、病蟲害防治……推送的信息都是最新方案。”他翻開收割日志,今年畝產比去年增加近100斤,手機里的數據分析功不可沒。
夕陽西下,朱修合的手機彈出新消息:“您預約的烘干服務已到位。”望著滿載麥粒的貨車駛向智能烘干中心,朱修合指尖劃過手機里的“豐收相冊”:播種時無人機航拍的田壟、灌漿期衛星傳回的長勢圖、收割期傳送的短視頻……
“一部手機就能指揮農業生產,智慧農業的普及,讓我這個‘老把式’嘗到了‘甜頭’。”朱修合望著頻頻閃爍的手機屏幕感慨地說。 ■ 記者 楊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檢察院:爭做文明表率 展現檢察擔當 06-11
-
2市領導赴省有關金融機構對接工作 06-09
-
3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會議 06-06
-
42024年宿州市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06-06
-
5宿州市2025年愛心護考活動啟動 06-05
-
6端午假期宿州消費市場“粽粽”日上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