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棚種出“科技范”
莊里鎮米田智慧農業科技園內,一排排整齊的智慧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傳統大棚不同,這里采用智能管理系統,技術員借助該系統,實時監控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并利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模式,按照土壤養分含量、農作物需肥規律和特點科學澆水施肥。“以前種菜全憑經驗,現在靠的是科技。從溫度、濕度到光照都能精準調控。聯動棚控制系統能根據棚內溫度自動調節風口,節能又高效。自從有了這些智慧設備,產量提升了30%以上,品質也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技術員宋兵操作著智慧控制系統,為大棚通風。
大棚內,西紅柿秧子高高架起,果實累累。花菜即將進入收獲期,工人忙著最后的打理工作。另一邊的35座大棚內,工人正在管理車厘子。據了解,該園區2000多株車厘子將在五一前后上市,可滿足周邊群眾觀光采摘需求。智慧大棚的發展,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還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米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喜山說:“目前,我們已經建成500畝的智慧大棚示范基地,帶動周邊200多戶農戶就業增收。未來,計劃擴大規模,引入更多先進的農業科技,打造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創新平臺,同時加強品牌建設,讓我們的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數字技術引領農業轉型,智慧農業助力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該鎮積極引導,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鼓勵企業和農戶參與智慧農業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智慧大棚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依托天然區位優勢,以“農業科普教育基地”“農業旅游休閑基地”為發展導向,全力打造智慧農業產業鏈體系,帶動地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智慧大棚是我鎮探索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精準化管理。這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還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推動智慧農業向更高水平發展。”莊里鎮黨委副書記王紫玉表示。通訊員 馬帥 程遠方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篤行實干擔使命 奮楫揚帆啟新程 03-14
-
2第30屆中國·碭山梨花節3月27日開幕 03-14
-
3宿州市多渠道拓崗位促就業 03-13
-
4
-
5楊軍接待信訪群眾 03-11
-
6宿州“強工興產”2025版“路線圖”出爐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