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七月菊 收獲“致富花”
金秋時節,菊花飄香。10月13日,記者走進埇橋區蘆嶺鎮南王寨村新生菊花種植合作社的菊花地,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競相開放的菊花錯落有致,美不勝收。農民正分散在花叢中,忙著采摘成熟的菊花,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
“現在七月菊正處于收獲期,預計畝產鮮菊花3000斤左右,烘干成干花每畝可收入約9000元。菊花種植產業從育苗、管護、采摘等階段,都需要大量勞動力,有效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新生菊花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銀朝說。
南王寨村結合實際,引進菊花種植產業,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新生菊花種植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種植金絲黃菊、七月菊、小黃菊、桃菊等,為增加產品附加值,還注冊了“沱菊”商標,形成了一條種植、采摘、烘干、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帶動周邊村鎮種植400余畝,吸納村民30余人參與其中。
七月菊從種植后就需要精細管理,幼苗期打頂能讓菊花多開花,在長到80厘米高的時候就要拉繩,防止下雨斷枝,之后還要施肥、施藥等。“看著菊花長得好、變漂亮了,我們打心眼里高興!在家門口工作,時間自由,一天能掙七十多塊錢,聞著花香工作很開心。”正在田地里采摘菊花的村民蔡會春高興地說。
為滿足菊花產業發展需求,該村還建了特色種植烘干加工廠,一排排烘干爐及工人一刻也不閑著,對剛收來的菊花進行烘干。“7斤多鮮花才能烘干成1斤干花,整個過程分8個階段,60多個小時完成,從低溫到高溫、從排濕到烘干,對溫度、濕度、時間的把控非常重要,確保烘干后的菊花原色原味。”加工廠負責人王犟說。
“接下來,我們鎮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深入發展‘菊花經濟’,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戶開展特色產業種植,讓菊花成為產業興旺的支撐產業。”蘆嶺鎮人大主席鄭秀麗表示。記者 趙鵬 見習記者 韓蕊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