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暑云散 裊裊涼風起
處暑,是一個令人印象不太深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它的名字既不像谷雨、白露那樣靈動,又不如立夏、立秋那么鮮明。往往,一不留神就過了。 但暑云散去,涼風起,天地肅穆,五谷豐登,又是這個節氣帶回人間的禮物。
且看“處”的繁體字,下面是一個“処(chǔ)”,意思是說:“慢慢走、找張小凳子坐下來。”生命至此,應該停下奔忙的腳步。 與別的節氣比起來,處暑在我心里似乎更“實”一點。這個“實”里,有直面“現實”,有勤懇“務實”,有收獲“果實”,也有“真實”。它如一顆飛翔的種子,終于回落到了地上,令悲喜有了根。
老話說:“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在暑熱天將結束之時,“秋老虎”仍會在節令的后期來一個猛撲,用它最后的炙熱擁抱著大地。
沒有處暑,炎夏將永無止境。人生也不能永無止境地往前沖、向上爬。天地有大美,唯于處暑日。生命有大美,恰在停留間。
絢爛只是人生一瞬光景,生長的高潮退去以后,每個生命,都會在冷靜中沉淀出濃厚的色彩,是秋麥的金黃、是秋葉的赤紅,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才是人生成熟的本色。
處暑至,暑氣止,像是秋天的一雙手,扼住了暑氣的喉嚨。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暑氣落荒而逃,遁入草木山林,于黑暗無聲處枯萎,如一記休止符,停在了處暑這個段落。諺語說:“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雨帶著渴望已久的清涼而至,沖刷掉酷暑的煩躁疲憊。
余光中說“雨是最原始的敲打樂”,一場秋雨如一首秋之進行曲,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驟雨打荷葉,滴滴點點滴滴,總有一種聽覺上的美,怪不得李商隱要“留得殘荷聽雨聲”。
處暑的雨,一半如雨水清涼,給人們帶來涼爽宜人的天氣;可另一半又似火焰般熱情,滴落在草木間,點燃了整個楓林。 南方的雨水打在葉面上是“嘀嗒”的聲音,而北方的楓葉則和秋雨一樣,噼里啪啦落個一地,秋意更濃。
處暑以后,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于夜寒晝暖,農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貯存,所以莊稼成熟很快。 除了城里人,熱了一個夏天的農民們可不敢陶醉在這美麗的田園風光中,因為他們深知“谷到處暑黃”,“處暑高粱遍地紅”……晚稻正值圓稈,甘薯正膨大,夏玉米、高粱陸續可收,棉花吐絮日盛,蘋果、梨子等水果也處于最后的定型期。 為了糧食有一個好的收成,農民們必須在這個處暑之秋加強農作物的最后管理。汗水延續著夏天的火熱,心中卻憧憬著金秋的豐碩。
天高氣爽,就連天上的云彩也變得纖巧輕盈,不像夏天的濃云成塊。
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不如學王摩詰,“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自有一番恬淡。 秋日里仰望蒼穹,碧空如洗,時而天高云淡,時而云片布滿天空。
到了傍晚時分,在余暉的映照下,云朵鑲了層金邊,晚霞似錦,綿延千里。
在如此恬靜的時光里,云卷云舒,賞人間清歡。日光與月光與星光,同樣不失明媚,亦不失溫柔。 汪曾祺說:“秋風一起,胃口大開,總想吃點好吃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各種美食數不勝數。究竟怎么吃才最養人呢?
中國人對處暑的火水時空命名是未濟,未濟卦在后天秩序里被排列為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表達了中國人的時空觀:自宇宙開始,人生自然永遠未濟,有始無終,沒有結論,沒有盡頭。未濟,在歷史上讓人傷感而省思。杜甫有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龔自珍則說,“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缺陷好。吟道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 對此“未濟時空”,中國先哲觀象系辭說,“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君子觀此卦象,有感于水火錯位不能相克,從而以謹慎的態度辨別物類,使物群分;使其各得其所,各處以道。
裊裊涼風,秋意冉冉。輕盈云水,正好天光。節至處暑,暑盡寒來,也是苦盡甘來。被熱浪侵襲得耷拉著腦袋的草木,都在秋雨里舒枝展葉、揚眉吐氣;帶來生機,也帶著幾分厚實和老練。多少人愛著泰戈爾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絢爛的花終會枯萎,炎夏終有盡時,一切都會結束的。
然而你會記得那些美過,熱過,鮮活過的日子。那些把彼此安放在心上的時刻,一分鐘不短,一輩子不長。
□國粹君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