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人才智力 賦能縣域發展
“人才是發展最寶貴的資源。近年來,泗縣始終堅持把人才工作作為發展第一資源、擺在突出戰略地位來謀劃全局,在產才融合、引育結合、環境優化上下硬功夫,著力打造人才新高地。”日前,泗縣縣委書記李光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優化人才格局。泗縣把人才工作擺在全局突出位置統一謀劃部署,努力形成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局面。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將人才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工作要點和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改革要點,層層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完善政策體系,制定出臺“激勵人才引育20條”、鄉村人才振興、大學生人才引育等“1+X”人才政策體系,搭建黨委政府與高層次人才溝通交流平臺,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縣委人才中心組織協調、各級部門協同推進、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服務體系。創優體制機制,積極探索成立人才發展集團,整合各類資源,提供人才招引獵聘、人才項目投資、人才創業孵化、人才公共服務、人才數據共享、人才公寓管理等“六大服務”,構建“人才+產業+服務”運作格局。
集聚人才雁陣。泗縣立足自身實際,充分挖掘潛力,積極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發展新路徑。搭建平臺攬人才,實施“領軍型人才匯智”行動,依托重點產業、重點行業,建立博士工作站和專家工作站。2021年,“一人一議”引進高層次人才50人、高層次團隊4個。建強全省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公共實訓基地,3500余名大學生來泗實踐實習,100多名優秀人才留泗就業創業。深化醫共體托管式改革,3所縣級醫院柔性引進博士生導師、專家人才180余人次。產教融合育人才,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制訂發布緊缺型人才目錄,深耕“產業鏈”,構建“人才鏈”,訂單式培養高技能人才。建立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黨政干部培養鍛煉機制,利用宿州環保工程學校、泗縣技工學校等本土資源,打造鄉村人才教育培訓中心。科技創新興人才,打造“一站一盟一中心”服務平臺,建立山芋、草牧、園藝、畜牧4個產業聯盟,在涉農人才培養、研發基地建設等方面深化合作。聚焦高層次人才團隊培育,參與省級重大專項、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眾創空間備案、高層次人才團隊和人才與技術需求等項目20多個,資助資金近1500萬元。
創優人才服務。著眼于打造更高水準的人才發展環境,不斷拓展提升服務范圍和內涵,努力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暢通服務渠道,建立完善一站式、全方位的人才服務機制,組建人才服務聯盟,實行服務職責、服務專員和服務承諾“三公開”,實現人才服務“一窗受理”、人才服務“一站供給”、人才發展“一幫到底”的服務閉環。豐富服務內涵,在創業扶持、子女入學、醫療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更具競爭力、吸引力的優惠政策,發放相關補貼258.3萬元。提升服務精度,出臺人才服務資源、項目、需求“三張清單”,常態化開展走訪聯系人才活動,為人才企業解決服務訴求,加快形成與打造優質人才生態相適應的服務體系。
人才是興業之本、強縣之基、競爭之要。李光超表示,泗縣將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招引與培育、服務與保障并舉,推動各類人才匯智聚力、融合創新,為泗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記者 謝文東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實地調研我市宗教工作 05-26
-
2《宿州市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出臺 05-26
-
3?“一戶一田”讓農民“好種田”“種好田” 05-25
-
4
-
5依法依規辦理接訪事項 用心用情解決群眾訴求 05-2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