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追溯碼守護“救命錢”
自7月1日起,一項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新規正式施行——國家醫保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藥品追溯碼在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領域采集應用的通知》落地,原則上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后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這一舉措,如同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擊藥品安全和醫保基金監管的痛點,具有深遠意義。
近年來,藥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假藥、劣藥流入市場,威脅著民眾的生命健康。同時,醫保基金也面臨著嚴峻挑戰,騙保行為屢禁不止,“回流藥”、藥品串換銷售等現象造成醫保基金大量流失。藥品追溯碼,作為藥品的“電子身份證”,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有力手段。每盒藥品從生產出廠就被賦予唯一追溯碼,具有唯一性、精準性和大數據效應,能夠實現從生產到流通再到使用的全鏈條追溯,讓藥品的每一步流轉都清晰可查。
新規實施后,作用立竿見影。一方面,對保障公眾用藥安全而言,消費者購藥時通過掃描藥品追溯碼,就能獲取詳細的藥品生產、流通、銷售信息。一旦發現掃碼結果顯示多次銷售記錄,極有可能遭遇了假藥、“回流藥”或串換藥,可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并索賠,從而讓公眾在買藥時多了一雙“火眼金睛”,極大降低用藥風險。
另一方面,對醫保基金監管而言,醫保部門通過藥品追溯碼采集的數據,能構建起藥品流通的“數字軌跡”,對醫保藥品實現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過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監管漏洞,通過“空刷醫保卡”“虛假銷售”等手段套取醫保基金,監管部門往往難以察覺。如今,藥品追溯碼讓醫保基金的每一筆支出都有跡可循,任何異常的藥品銷售行為都無處遁形,大大提高了醫保基金監管的精準性和效率,有力震懾了醫保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守護好老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
當然,新規的推行并非一帆風順。在初期,部分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可能面臨設備更新、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問題,一些消費者對掃碼操作也可能存在不熟悉的情況。這就需要各方協同努力,醫保部門、醫藥機構、藥品生產企業等應形成合力。醫保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和指導力度,幫助醫藥機構盡快適應新規;醫藥機構要積極升級設備,加強員工培訓,提高掃碼結算的效率;藥品生產企業要確保藥品追溯碼準確賦碼,保障信息傳遞順暢。
■ 曾慶芳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競逐“新賽道” 揚帆“新藍海” 07-08
-
21-5月宿州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三成 07-05
-
3
-
42025年全省第三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召開 07-03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② |激辯,如何徹底根除水患 06-30
-
61-5月份宿州市經濟延續穩步向好發展態勢 06-30